当前位置: 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内分泌科 > 痛风
编号:13784706
痛风需要长期缓慢治疗
http://www.100md.com 2011年3月21日 武汉科技报 2011.03.21
     专家提醒不要疼了才去治

    痛风是一种以血尿酸增高及关节反复红肿热痛为特征的疾病,其本质是体内嘌呤代谢异常,可存积于关节处而引起关节炎症,导致关节红肿热痛。因此,防治痛风的关键是控制血尿酸水平。遗憾的是,当前大家对此认识不足,湖北新华医院内分泌科副主任医师张红梅谈谈临床上痛风治疗过程中常出现的一些“怪圈”。

    仅在急性发作期治疗

    在急性发作期,病人由于出现了难以忍受的关节疼痛而往往会去医院就诊,而一旦关节疼痛好转,病人就自认为病已“好”了,不需要再看医生,也不需要再治疗。

    事实上,痛风治疗分为急性发作期治疗和慢性维持期治疗,其防治的关键在于慢性维持期治疗,包括饮食调理、适当运动、保护关节,以及必要时使用降尿酸药物,以使血尿酸控制在一定水平,避免痛风性关节炎再次发作等。因此,即使关节疼痛好转,病人仍需要定期到医院就诊随访。

    擅自加大药物剂量

    血尿酸升高是痛风发作的关键因素,许多病人认为迅速将血尿酸水平降低,就可避免痛风发作。一些病人擅自将药物剂量加大,期望血尿酸水平可以在短期内降至较低。

    其实,这样做往往适得其反。因为当较高水平的血尿酸快速降低时,一方面可以使已沉积在关节及其周围组织的不溶性尿酸盐结晶脱落下来,另一方面可以使血尿酸在关节腔内沉积,从而导致痛风性关节炎急性发作。因此,医生常要求病人缓慢降低血尿酸水平。必要时,病人可在医生指导下,联合使用降尿酸药物和秋水仙碱,以避免痛风性关节炎急性发作。

    害怕药物副作用拒绝用药

    在临床上,许多病人认为药物副作用大,因此不愿长期接受药物治疗。一些病人则采用所谓的“饮食控制”疗法,企图通过单纯的饮食控制,达到降低血尿酸水平的目的。

    人体内七到八成的尿酸来源于人体自身,而只有两到三成来源于饮食等外来因素。因此,对于血尿酸水平较高的病人,单纯采用饮食等其他非药物治疗,往往难以使血尿酸降低到理想水平。此时,需要应用药物进行治疗。

    总之,只要病人坚持合理治疗,就能控制好血尿酸水平,从而很好地控制痛风发作,避免并发症发生。而定期就诊,还可以防范药物副作用的发生。, http://www.100md.com